在離子濺射儀使用中,靶材是核心耗材 —— 很多科研人員和工廠師傅常問:“靶材看著還能用,到底什么時候該換?”“換靶材時沒注意步驟,裝完后抽不了真空怎么辦?” 作為天天幫客戶處理靶材問題的微儀真空小編,今天就從 “判斷信號” 和 “更換步驟” 兩方面,給大家講透離子濺射儀靶材更換的門道,全是實操經驗,新手也能照著做,還能避開常見坑。
一、先搞懂:靶材不是 “用到碎才換”,6 個信號說明該換了
很多人覺得靶材只要沒裂開、沒掉渣就還能繼續用,其實不然 —— 靶材磨損、中毒或性能下降后,不僅影響鍍層質量,還可能損壞設備。以下 6 個信號,只要出現 1 個,就說明靶材該換了:
1. 鍍層性能 “突然跑偏”:電阻、透光率超標
這是最直觀的信號!比如鍍 ITO 透明導電膜時,原本方塊電阻穩定在 15Ω/sq,突然升到 25Ω/sq;或鍍 Al?O?絕緣膜時,擊穿電壓從 500V 降到 300V,排除氣體比例、功率等參數問題后,大概率是靶材磨損導致成分變化。
某光電實驗室的銦錫靶,用了 3 個月后,ITO 膜透光率從 92% 降到 85%,拆靶后發現靶材表面的銦錫比例失衡,邊緣磨損嚴重 —— 這種情況下,再調整參數也沒用,必須換靶。
2. 沉積速率 “明顯下降”:同樣時間鍍層變薄
正常情況下,靶材的沉積速率相對穩定(比如 10nm/min),若發現同樣濺射 20 分鐘,鍍層厚度從 200nm 降到 120nm,且反濺射(清理靶材表面氧化物)后仍沒改善,說明靶材內部粒子含量不足,該換了。
某五金鍍膜廠的鉻靶,原本鍍 1μm 厚的 CrN 膜需要 40 分鐘,后來要 60 分鐘才能達到厚度,檢查后發現靶材厚度從 5mm 磨到 2mm,粒子濺射量減少,只能換靶。
3. 靶材表面 “出現異常”:裂紋、掉渣、中毒嚴重
? 裂紋 / 掉渣:靶材長期受熱或受力不均,表面會出現裂紋,甚至小塊脫落(掉渣),這些渣子會濺到鍍層上形成針孔,影響質量;
? 中毒嚴重:反應濺射時,若氧氣 / 氮氣過量,靶材表面會形成厚的化合物層(如硅靶變灰白色 SiO?層、鈦靶變金黃色 TiN 層),反濺射 15 分鐘后仍無法清理,說明中毒深入內部,必須換靶;
? 局部凹陷:靶材磨損不均,表面出現明顯凹陷(比如邊緣厚、中間薄,或有深坑),會導致濺射粒子分布不均,鍍層厚度偏差超過 ±10%。
4. 輝光 “不穩定”:閃爍、熄滅或顏色異常
正常濺射時,輝光呈均勻的淡紫色(氬氣)或淡藍色(加反應氣體),若輝光頻繁閃爍、突然熄滅,或顏色變成暗灰色、黑色,排除真空、氣體問題后,就是靶材問題 —— 可能是靶材致密度下降,內部氣體釋放干擾輝光,或靶材表面污染嚴重。
某生物實驗室的氧化鋯靶,用久后輝光總是忽明忽暗,拆靶發現靶材內部有細小氣孔,濺射時氣孔排氣導致輝光波動,換靶后恢復穩定。
5. 靶材厚度 “低于安全值”:薄到容易擊穿
不同尺寸靶材有安全厚度下限(比如 Φ50mm 靶材安全厚度≥2mm,Φ100mm 靶材≥3mm),若靶材磨損到低于安全值,繼續使用會有兩個風險:
? 靶材太薄,射頻 / 直流電源的電流容易擊穿靶材,損壞靶座;
? 靶材背面的粘結層(比如銅背靶)可能暴露,濺射時銅粒子混入鍍層,導致成分污染。
建議每次換靶后記錄厚度,日常用卡尺定期測量,接近安全值就提前準備新靶。
6. 使用壽命 “達到上限”:按使用時長估算
不同靶材的使用壽命有大致范圍(參考值):
? 金屬靶(鋁、銅、鉻):Φ50mm 靶約用 30-50 次(每次 20 分鐘),Φ100mm 靶約用 80-120 次;
? 氧化物靶(ITO、ZnO):Φ50mm 靶約用 20-30 次,Φ100mm 靶約用 50-80 次;
? 合金靶(TiAl、CrN):壽命比純金屬靶短 10%-20%。
若靶材使用次數或時長達到上限,即使外觀沒明顯問題,也建議更換 —— 避免突然失效影響實驗或生產。
二、重點:更換靶材的 8 步正確流程,避坑指南附在每步
很多人換靶材時因步驟錯導致設備故障(比如漏氣、靶座損壞),以下是微儀真空總結的標準流程,每步都標注了避坑點,新手照著做準沒錯:
步驟 1:設備 “斷電泄壓”,確保安全
? 操作:先關閉離子濺射儀的射頻 / 直流電源、氣體閥門,按下 “真空釋放閥”,讓腔室內外氣壓平衡(壓力表顯示 0Pa),再拔掉設備總電源插頭;
? 避坑:千萬別沒泄壓就拆靶!腔室負壓會讓零件彈出,還可能損壞真空系統;也別帶電操作,防止觸電。
步驟 2:打開腔門,清理腔室內部
? 操作:擰開腔門把手,用干凈的酒精棉片擦拭腔室壁、靶材擋板(保護靶材的部件),去除殘留的金屬粉末、樣品碎屑;若有大塊雜質,用軟毛刷輕輕掃掉;
? 避坑:別用硬工具(螺絲刀、刀片)刮腔室壁,會劃傷內壁導致漏氣;酒精棉片別用太濕,避免液體流入設備內部。
步驟 3:拆卸舊靶材,注意 “受力均勻”
? 操作:
a. 先拆下靶材擋板(通常是 4 顆螺絲固定),放在干凈的無塵紙上;
b. 用合適的扳手(內六角或十字螺絲刀,看靶座設計)擰下靶材的固定螺絲(一般 3-4 顆,均勻分布在靶座周圍);
c. 雙手握住靶材邊緣,輕輕向上提起 —— 若靶材粘在靶座上(高溫導致粘結),別硬掰,用塑料棒輕輕撬動邊緣,慢慢分離;
? 避坑:擰螺絲時要 “對角擰松”(比如先擰 1 號螺絲半圈,再擰對面的 3 號,再擰 2 號、4 號),避免靶座受力不均變形;舊靶材別亂扔,金屬靶可回收,氧化物靶按危廢處理。
步驟 4:清潔靶座,檢查 “密封與導電性”
? 操作:
a. 用酒精棉片擦拭靶座表面(與靶材接觸的部位),去除殘留的粘結劑、氧化物;
b. 檢查靶座的密封圈(若有)是否老化、破損,若密封圈發脆、有劃痕,直接更換新的(密封圈型號要與設備匹配);
c. 用萬用表測量靶座的導電性(金屬靶座),若電阻超過 1Ω,說明靶座接觸不良,可能是表面氧化,用細砂紙輕輕打磨后再測;
? 避坑:靶座表面的氧化層別磨太多,會影響靶座精度;密封圈一定要裝正,別裝反或錯位,否則會漏氣。
步驟 5:準備新靶材,做好 “預處理”
? 操作:
a. 檢查新靶材的尺寸、型號是否與設備匹配(比如 Φ50mm 靶材對應 Φ50mm 靶座,別裝錯尺寸);
b. 用無塵紙蘸酒精擦拭新靶材的正反面,去除表面油污、灰塵;若靶材是粘結靶(比如 ITO 靶粘在銅背靶上),檢查粘結是否牢固,有無脫層;
c. 若新靶材是氧化物靶(如 ZnO),提前做 “除氣”:放在真空烘箱里,60℃烘 10 分鐘,去除內部吸附的水汽;
? 避坑:別用手直接摸靶材表面!手上的油脂會污染靶材,導致鍍層附著力下降;新靶材若有保護膜,裝前再撕掉,避免提前沾灰。
步驟 6:安裝新靶材,確保 “對齊擰緊”
? 操作:
a. 雙手托住新靶材,將靶材的螺絲孔對準靶座的螺絲柱,輕輕放在靶座上,確保靶材居中,沒有偏移;
b. 先擰上 1 顆螺絲(不要擰緊),調整靶材位置,確保靶材與靶座完全貼合,再裝上其他螺絲;
c. 按 “對角擰緊” 原則,將螺絲逐步擰緊(力度適中,別擰太死,防止靶材開裂或螺絲滑絲),最后用扳手檢查每顆螺絲的松緊度是否一致;
? 避坑:靶材別裝歪!偏移超過 1mm 會導致濺射粒子分布不均,鍍層厚度偏差大;螺絲也別擰太松,否則靶材接觸不良,會影響輝光穩定性。
步驟 7:裝回擋板,關閉腔門
? 操作:將清潔后的靶材擋板裝回原位,擰緊固定螺絲;再關閉腔門,擰緊腔門把手,確保腔門密封良好(門把手擰到 “咔嗒” 聲或指定位置);
? 避坑:擋板別裝反!有凹槽的一面要朝向靶材,否則無法起到保護作用;腔門要關緊,否則會漏氣,抽真空時達不到目標壓力。
步驟 8:開機測試,驗證 “安裝合格”
? 操作:
a. 插上設備總電源,打開真空系統,先抽粗真空(到 1×10?2Pa),檢查是否有明顯漏氣(若真空度半天降不到 1×10?2Pa,可能是靶材沒裝正或密封圈錯位,需重新檢查);
b. 抽至高真空(1×10??Pa 以下),開啟濺射電源,用低功率(正常功率的 50%)預濺射 10 分鐘,清理靶材表面;
c. 做 “試鍍”:放一塊小基材,按正常參數濺射,測試鍍層的厚度、電阻、附著力等性能,若性能達標,說明靶材安裝合格;
? 避坑:預濺射時一定要移開基材或用擋板擋住基材,避免靶材表面的雜質濺到基材上;試鍍不合格別勉強用,及時排查原因(比如靶材裝歪、參數不匹配)。
三、微儀真空小編的 3 個換靶小貼士,新手必看
1. 提前備靶材:別等靶材完全失效才買新靶,建議庫存 1-2 個備用靶,尤其是特殊靶材(如 ITO、氧化鋯),采購周期長,避免耽誤實驗;
2. 記錄換靶信息:每次換靶后,在設備日志上記錄新靶材的型號、安裝日期、使用次數,方便估算下次換靶時間;
3. 新手找幫手:第一次換靶時,最好找有經驗的師傅在旁邊指導,或聯系設備廠家的售后人員遠程協助,避免因操作不當損壞設備。
總結:靶材更換 “寧早勿晚”,步驟 “按部就班”
離子濺射儀靶材的更換,核心是 “及時判斷” 和 “規范操作”—— 別為了省成本繼續用失效的靶材,否則會導致鍍層報廢、設備損壞,反而更浪費;換靶時也別圖快跳過步驟,每一步的清潔、對齊、測試都不能少。
希望這篇指南能幫大家搞定靶材更換的難題,若在操作中遇到特殊情況(比如靶座變形、裝靶后漏氣),也可以隨時咨詢微儀真空,我們會提供一對一的實操指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