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精密電子芯片引線鍍金球、珠寶銀飾噴仿金層時,噴金儀涂的金膜若 “藏著破碎”,麻煩就大了 —— 電子件會接觸不良,珠寶會掉皮露底。但金子的 “破碎” 不是肉眼能直接看清的裂紋,得從金膜外觀、性能、貼合度三個維度細查。今天就教技術人員 3 個實操判斷方法,幫你快速確認金膜是否完好,避免批量返工。
一、先搞懂:“金子破碎” 不是真碎,是金膜出了這些問題
噴金儀的 “金子” 多是金粉與粘結劑混合的漿料,所謂 “破碎”,其實是金膜成型后出現裂紋、起皮、針孔,本質是金粉沒均勻分散、或與基材沒粘牢,導致金膜結構不完整。這些問題肉眼難辨細節,但會直接影響性能:電子件的金膜裂了,導電會斷;珠寶的金膜起皮,戴幾天就掉。
二、3 招判斷金膜是否 “破碎”,實操性拉滿
1. 第一招:外觀細查,找 “隱性破損”
適用場景:珠寶首飾、電子元件表面金膜初步篩查,不用專業工具,5 分鐘搞定。
? 看光澤與紋路:
完好金膜是均勻的亮金色,無局部發暗、斑點;若金膜有 “條狀暗紋”“點狀凹陷”,可能是金粉團聚后開裂(比如漿料沒攪勻,金粉堆成小疙瘩,干后就裂)。
? 用放大鏡查細節:
拿 10-20 倍放大鏡看金膜邊緣、基材轉角處(這些地方最易裂):若有細微裂紋(像干涸土地的紋路)、或局部起皮翹邊(用指甲輕刮會掉渣),就是金膜破碎。
? 案例:某珠寶廠噴銀飾仿金層,肉眼看挺亮,放大鏡下發現轉角處有發絲狀裂紋,是因為噴的時候基材沒清潔干凈,金膜沒粘牢,后期戴會掉皮。
2. 第二招:性能檢測,測 “破碎后的隱患”
適用場景:精密電子件(如芯片、連接器),金膜破碎會影響導電 / 耐腐蝕,必須測性能。
? 導電測試(電子件專屬):
用萬用表測金膜兩端電阻:完好金膜電阻穩定(如芯片引線金膜電阻應<0.1Ω);若電阻忽高忽低、或遠超標準值,說明金膜有裂紋(裂紋處導電斷了,電流繞路導致電阻變大)。
? 耐磨測試(通用):
用麂皮布蘸清水輕擦金膜 10 次:完好金膜不掉色、無劃痕;若擦后露基材(電子件露銅、珠寶露銀),或布上沾金色粉末,說明金膜起皮破碎(金粉沒粘牢,一擦就掉)。
? 耐腐蝕測試(高要求場景):
電子件可蘸少量中性鹽霧(5% 氯化鈉溶液)噴金膜,靜置 24 小時:完好金膜無斑點、無變色;若出現白斑、發黑,可能是金膜有針孔(鹽霧滲入基材,導致金膜與基材之間氧化開裂)。
3. 第三招:貼合度檢查,看 “金膜與基材粘得牢不牢”
適用場景:所有噴金產品,金膜與基材粘不牢,遲早會 “破碎” 脫落。
? 膠帶測試(簡單粗暴):
剪一段 3M 透明膠帶,完全貼合在金膜上,用力按壓后快速撕下:完好金膜不會粘在膠帶上;若膠帶有金色痕跡,說明金膜起皮(與基材貼合度差,屬于 “隱性破碎”,后期會大面積脫落)。
? 彎折測試(柔性基材專屬):
像電子柔性線路板、珠寶銀飾等可彎折基材,將產品反復彎折 10 次(角度 180°):完好金膜無裂紋、不起皮;若彎折處出現白痕、裂紋,就是金膜韌性不夠(金粉分散不均,彎折時受力斷裂)。
三、若查出 “破碎”,3 步快速應對
1. 先找原因:
? 若金膜有針孔 / 裂紋:查金漿是否攪勻(沒攪勻會團聚)、噴金氣壓是否太高(氣壓太高會吹破未干金膜);
? 若起皮 / 貼合差:查基材是否清潔(有油污會影響粘結)、噴金前是否涂底漆(珠寶 / 電子件需涂底漆增強附著力)。
1. 小面積修復:
珠寶小面積起皮,可輕磨掉破損處,補噴一層金漿;電子件若裂紋不影響導電,可涂少量金漿修補(大面積破損建議返工)。
2. 批量預防:
每次噴金前,先在廢基材上試噴,用上述 3 招檢測合格后,再批量生產;金漿開封后要當天用完,避免金粉沉淀團聚。
四、總結:別只靠肉眼,3 招結合才靠譜
判斷噴金儀的金膜是否 “破碎”,不能只看表面亮不亮,要外觀、性能、貼合度三招結合查 —— 尤其精密電子件,必須測導電和貼合度,不然裝到設備里才發現問題,損失更大。技術人員養成 “先試噴檢測,再批量生產” 的習慣,就能少踩金膜破碎的坑,讓產品合格率直線提。